近日,中國鹽湖向中國中冶贈送“馳援助力項目建設顯擔當 同心共建五礦命運共同體”錦旗,以感謝中國中冶在鹽湖資源開發中付出的艱苦卓絕努力和作出的突出貢獻。作為中國五礦直管企業,中國中冶充分發揮全產業鏈一體化優勢和和協同作戰優勢,全力服務好鹽湖項目建設與發展大局,助力中國鹽湖打造世界級鹽湖基地。此次錦旗贈送,既是中國鹽湖對中國中冶技術實力與責任擔當的肯定,更是中國五礦深化內部協同、踐行國家戰略的生動實踐。
技術攻堅:突破多項行業難題
中國恩菲自2018年扎根鹽湖以來,開展了EPC總承包五礦鹽湖一里坪鹽湖1萬噸碳酸鋰項目,在已投產的碳酸鋰生產線基礎上,采用原鹵提鋰工藝對原生產工藝進行改造升級;參與了“江源項目”盡調和中國鹽湖組建籌備工作;EPC總承包的中國鹽湖一里坪產區鋰項目技改三期項目于2025年3月順利完成投料試車,新增年產量5000噸的碳酸鋰生產能力,是全球首個原鹵吸附項目。自中國鹽湖掛牌后,中國恩菲迅速集結百人專家技術團隊,奔赴格爾木生產一線,成立中國恩菲鹽湖技術研究院,組織鹽湖資源開發及綜合利用新技術攻關,為鏈主企業資源獲取提供關鍵技術支撐;全力開展金屬鎂一體化項目攻關,歷經四個月,在原海德魯工藝兩次“揭榜掛帥”項目基礎上提出優化方案,提出“三段變兩段”短流程綠色金屬鎂生產新工藝、氯多路徑平衡消納技術等多項新技術開發課題,并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全面開展低碳化綠色化智慧化服務方案研究,調集中國恩菲濕法、火法、化工、熱工、固廢、水處理、環保、安全等近20個專業,對20余項重點工程和需求項目開展調研、攻關,完成可研報告、項目建議書和技術方案等交付成果30余項。
匠筑精品:打造鹽湖產業標桿
中國五冶從2017年就駐扎于海拔2800米的柴達木盆地腹地一里坪礦區,服務中國鹽湖核心生產基地與戰略資源支撐點位建設。中國五冶抽調精兵強將,挺進“三無一缺”(無水、無電、無通信和缺氧)的戈壁灘,跨越沼澤地、濕地、草原、沙漠,高效完成117.8公里的供水管線建設,結束了一里坪沒有水的歷史;中國五冶團隊始終堅守“礦業報國、礦業強國”的初心使命,先后建成了一里坪鹽湖鋰礦鋰硼鉀資源綜合利用項目、年產1萬噸碳酸鋰項目、鹵水開采項目、鋰項目工藝提升技改等近十項工程項目,進一步推動了我國鋰資源自給率的有效提升和硼、鉀等戰略資源的綜合利用,有力支撐新能源產業供應鏈安全和國家級柴達木循環經濟試驗區長足發展;2023年,中國五冶投身一里坪防汛工程(應急搶險)項目一線,破解了地域“無人區”和技術“無人區”的雙重挑戰,在一個月內完成23勘線堤防工程及110千伏線塔基礎防護工程,以“五冶速度”保障礦區后續生產安全及315國道、天然氣管道和高壓線路等重要民生設施安全。當前,中國五冶正投身鋰業老鹵儲池設施等后續工程建設,為集團公司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金屬礦產企業集團再建新功。
千里馳援:形成強大攻堅合力
自接到中國五礦、中國中冶和中國鹽湖“4+2”鋰鹽項目建設馳援指令以來,中國十七冶黨委在上級黨組織的指導下,聞令而動,第一時間安排部署、統籌調配資源,選派精湛項目管理專家和專業技術人員組成馳援工作組,扎根察爾汗產區參加一體化作戰,歷經百余天堅守奮戰,推動“4+2”鋰鹽項目建設提質增速,助力2萬噸/年碳酸鋰項目提前實現一次性投料試車成功目標。此外,中國十七冶還承建了青海鹽湖金屬鎂一體化項目10萬噸/年電解鎂工程電解區建筑工程和海鎂特鎂錠鑄造生產線安裝工程。金屬鎂電解區工程是青海鹽湖金屬鎂一體化項目中體量最大的單位工程,是金屬鎂裝置的核心工程,包含電解車間主廠房、電解車間綜合辦公室、1-2#陽極冷卻水系統、1-4#陽極升華物溶解、耐火材料儲存及綜合倉庫、陽極升華物處理等21個單體工程。該項目位于青海省格爾木市察爾汗鹽湖地區,是國家推進柴達木循環經濟、推行綠色產業發展的示范工程,是以金屬鎂為核心構筑的一個完整循環經濟產業鏈。
全鏈協同:共筑世界級鹽湖基地
中冶建研院全面承接五礦鹽湖多項核心工程監理服務工作,構建從資源開發到產品深加工的全產業鏈服務體系。在資源綜合利用領域,通過技術創新實現鹵水中有價元素梯級提取,大幅提升資源利用率;在新能源材料生產方面,采用自主研發的吸附劑優化工藝,顯著提升碳酸鋰產品純度;在產能升級領域,形成“研發-中試-量產”的創新閉環;在基礎設施保障方面,承擔材料庫硬化、輔料庫房建設、110KV變電站擴容及防汛工程,構建安全高效的生產支撐體系;在綠色開發領域,通過科學開采與生態保護協同,推動鹽湖資源可持續利用。這些項目不僅助力五礦鹽湖打造世界級鹽湖產業基地,更憑借關鍵技術突破引領行業技術進步,為保障國家新能源戰略資源安全、構建綠色低碳循環經濟體系提供堅實支撐。
匠心筑鹽湖,五礦一家親。未來,中國中冶將持續以“科技創新+全鏈服務”雙輪驅動,助力中國鹽湖在全球鹽湖產業競爭中搶占制高點,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與新能源產業穩定供應貢獻中冶力量。